社区导航   互动南宁   广西新闻  广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
查看: 6855|回复: 0

广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6416
发表于 42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壮族三月三”:(引题)


广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的实质是为人民塑造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传统节日是对人类历史时空坐标中某项循环发展、影响深远的事件或场景的记忆。在节日庆典中,人们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活动内容与文化模式,并通过循环反复地复刻与创新,将蕴含于节日中的根脉意识、生态观念、家国情怀和奋进精神代代相传。因此,传统节日相对稳定、自成体系的节俗仪式和文化意涵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三月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南方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庆之一。明清时期,壮族的“三月三”由祀真武迎神赛会逐渐演变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祭祖先、祀神灵、会男女的盛大节庆。2014年,广西“壮族三月三”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三月三”遂成为广西各地展演传统文化、娱乐大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发源于上巳节的“三月三”


至今兴盛于南方民族地区的“三月三”,是一个祭祀先人、对歌交友、有独特节庆饮食的节日。上述节俗与先秦时期上巳节的一些习俗密切相关。春天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涤荡冬季阴郁和换季疾病的重要季节。先秦时期,古人就有在三月上巳日到河边祓禊衅浴的习俗。春季也是春耕播种的重要季节。古人向来重视种族的繁衍,在《周礼》中专门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并在这天祭拜中国古代主管生育的始祖神高禖。


魏朝以后,上巳节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节庆习俗内容逐渐丰富,娱乐大众的特征日益凸显。从汉代开始,上巳节逐渐成为上至帝王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文人雅士在水滨除了祓禊,还增加了曲水流觞等水上游戏,普通百姓则选择在这天外出踏青或在水滨歌舞游戏。唐代是“三月三”节庆的鼎盛时期,祓禊等旧俗依然保留,踏青、曲水系列活动继续盛行,竞渡、竞射等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朝廷甚至还将宴饮和赏赐百官节日费用制度化。信仰性和娱乐性是传统节日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关涉节日存续的正统性与大众性。唐代举国欢庆上巳节的史实,一方面表现出上巳节浓烈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节庆原本的信仰特征。因此,在礼教制度森严的宋代,上巳节逐渐受到约束,走向衰落。


被赋予多重意义的壮族节日


自秦始皇派人修筑灵渠开始,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地跨越崇山峻岭向八桂大地传播。这些文化在保存中原古风精髓的同时,也积极与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融,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壮族先民是最早进行人工水稻栽培技术的民族之一,创造了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那”文化。依“那”而居、赖“那”而食、以“那”为生的社会文化空间,为发源于中原农耕文化的上巳节习俗提供了存续和发展的环境。春秋之际,壮族青年男女习惯于山椒水湄处踏青歌唱,这是三月三歌圩的起源。借助对歌相识结对、互诉衷情,表面上这是男女婚恋的前奏,实质则是响应春季万物生的季节规律,将两性结合比喻为作物耕作。中原地区信仰掌管婚姻和生育的高禖,到了壮族地区演变成崇拜姆六甲、花婆和创世始祖布洛陀。作物生机勃勃,种群生生不息,这是人们对农业文明存续质朴又不失浪漫的表达,为此事寻求祖先与各路神灵的庇佑也顺理成章。三月三恰逢清明前后,壮族习惯于三月初三到谷雨之间祭扫祖坟,尤以三月初三这天最佳。歌声欢快悠扬的节日也是敬神灵、思先祖的重要日子。群众一面积极筹备各类祭品,虔诚祭拜神灵先祖,一面放松身心,穿梭于山涧河畔踏青对歌。节日里神圣与狂欢的反复轮换,演绎了人类有限生命的代际轮回,是循环反复的四季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复刻。兼顾神圣性与种群繁衍的现实需求,是“壮族三月三”节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由于上巳节、三月三和清明节三节日期相近,因此三个节日的习俗相互吸收融合。运用食物浓缩集体记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养生意愿再合适不过了。用红蓝草、枫叶、黄姜、紫番藤等植物汁液制作的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三月三”最具特色的节庆食品。糯米味甘、性温,有益气养胃补脾肺的功效,是骆越民族作为古老稻农的象征之物。浸染糯米的几种植物,每种本身都具备解表、清热、活血等养生功效。红、黄、黑、紫、白五种颜色的汁液又可以关联到太阳、自然、土地、亲人和天空等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关键的构成要素,从而造就了五色糯米饭在节庆中适用于祭祀、待客、赠亲友和自己食用等不同场景中的和谐意义。


开放、包容、共享的“壮族三月三”


历史上,广西的不同民族通过承接、吸纳、交融和创新等方式,将中原地区逐渐消逝的上巳节转变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月三”。当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西以各民族共享的“三月三”节庆为契机,促进不同民族更加亲密、增进对彼此的认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自2015年起,自治区政府充分挖掘和整合广西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致力于将“壮族三月三”培育为广西民族品牌节庆之首;2017年起,“壮族三月三”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作为品牌冠名,内含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名优特产的线上线下营销、旅游景点推介以及在上述环节中展示的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一家亲五大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在时间进程中获得的安定感、满足感与幸福感。“三月三”作为年节四季的一个特殊节庆,通过祭祀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以丰富的娱乐项目调剂人们忙碌的日常生活,以饮食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念想。“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作为续写中原传统民俗、衍发八桂地方民俗、容纳各族传统文化娱乐、满足群众生活休闲需求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八桂大地创造了一个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乐享其中的公共文化空间,为绘就八桂大地上和而不同的壮美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雷韵,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来源:中工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0771,广西门户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0771系信息发布平台,0771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