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孙鹏远
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去世的消息传来,广西文化界人士感慨万千,纷纷表达了对这位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哀思和悼念。他们深情回顾了黄婉秋的生前点滴,抒发深情怀念,表示在缅怀黄婉秋的艺术成就和人品艺德的同时,更要传承她不懈追求艺术的精神境界,为推动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她是观众心目中的“刘三姐”
听到黄婉秋去世的消息,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龙倩心情非常难过:“黄婉秋老师塑造的‘刘三姐’形象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她去世前仍担任广西剧协的名誉主席,同样作为戏剧工作者,她可以说也是我的老师。黄婉秋老师的离去,让广西戏剧界感到非常悲痛。”
龙倩告诉记者,黄婉秋老师对艺术非常执着,终其一生坚守“刘三姐”这个代表广西的艺术形象,从未停止过继承、弘扬“刘三姐”文化的脚步。在几次合作中,黄婉秋对艺术的忘我奉献精神,给龙倩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9年,广西创排彩调剧《新刘三姐》,黄婉秋为广西再次推出一部新的“刘三姐”作品感到由衷喜悦,勉励主创人员精益求精,再打造一部代表广西的艺术精品。2021年,《新刘三姐》入选中宣部新年戏曲晚会,邀请黄婉秋参加演出。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紧张时期,黄婉秋因身体原因不能接种疫苗,但为了这场重要演出,她仍不顾风险坚持赴京参加演出。“当时她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但是一旦走上舞台,她立马像变了一个人,精神焕发、光彩照人,好像当年那个‘刘三姐’又回来了!当时的舞台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感人肺腑,让我们真正见识到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严格要求和动人风采。”
龙倩表示,黄婉秋老师逝世,让广西文艺界损失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她的离去“带走了一些东西,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促使文艺工作者思考怎样更好地传承“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接过老一辈的衣钵,寻找新的起点。龙倩说,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黄婉秋老师和电影《刘三姐》为榜样,从艺术传承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力,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把“刘三姐”的歌声代代传承下去,这才是对老一辈艺术家最好的缅怀。
黄婉秋早年曾在广西歌舞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当年跟她共事过的许多人都对她留有很深的印象。林燕飞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时进入广西歌舞团,多次和黄婉秋同台演出:“那时她就是我们年轻演员眼中的‘大明星’,我们都很敬重她。但她却一点明星架子也没有,非常谦虚低调,对年轻演员也非常关心爱护。”
林燕飞回忆道,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歌舞团成立了一个“刘三姐艺术团”赴香港演出。由于电影《刘三姐》的巨大影响力,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的热烈追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东南亚国家的观众特地跑到香港来看演出,基本都是冲着黄婉秋老师来的。每次演出,给她送来的鲜花和礼物堆成了山,很多热情影迷在演出结束后一直守在外面,一定要等到黄婉秋老师出来,就为了能见上她一面。”
回忆往昔,林燕飞感慨不已:“从观众对黄婉秋老师的‘狂热’中可以看到,他们就是把她当作‘刘三姐’本人来崇拜的,这是对一个演员艺术成就的最大褒奖。”这样的场景对当时的年轻演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们对广西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着他们在艺术之路上努力探索,不断成长。
把“三姐”歌声代代传承下去
黄婉秋成功饰演了电影《刘三姐》,使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对广西“刘三姐”文化的塑造与传播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在黄婉秋之后,还有许多优秀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过“刘三姐”,她们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黄婉秋的影响。得悉黄婉秋逝世的消息,这些“刘三姐”扮演者们纷纷表达了痛失师长的悲伤之情。
上世纪80年代,侯玉华曾与黄婉秋一起演出过剧目《刘三姐》,对她的敬业与谦逊留下深刻印象。在侯玉华的记忆中,黄婉秋平时很低调,对工作很认真,对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热心,“那时候她的名气已经很高了,可她仍全身心专注于舞台表演”。
20世纪90年代,广西推出大型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唐佩珠成为新一代“刘三姐”。在舞台上,唐佩珠曾和黄婉秋有过长时间的合作,她表示黄婉秋老师在艺术上给了她很多细致指导,帮助她把握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内心,自己获益匪浅。
曾经在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饰演刘三姐的王予嘉,也得到过黄婉秋的悉心指导。一开始,黄婉秋对王予嘉的表演并不认可,认为她的“唱念技巧”不够完美。此后,王予嘉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2013年,在央视《寻找刘三姐》选秀节目中,王予嘉的表演得到了评委黄婉秋的赞扬,并鼓励她用新的方式更好地传承“刘三姐”文化。
在缅怀黄婉秋老师的同时,这些曾经扮演“刘三姐”的演员们纷纷表示,“刘三姐”这一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广西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艺术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创新,把“三姐”的歌声代代传承下去。
让“刘三姐”文化薪火相传
对于黄婉秋的逝世,区内多位研究“刘三姐”文化的专家学者表达了惋惜之情,对黄婉秋在传播广西文化方面的成就给予很高评价。
文化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杨学明表示,如今人们谈到广西必谈“刘三姐”,“刘三姐”这一文化形象成为广西文化名片,电影《刘三姐》和黄婉秋塑造的经典形象功不可没。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把黄婉秋与“刘三姐”合二为一,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化标志的强大力量。黄婉秋的离去,可能使“刘三姐”文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去重新发现、诠释和塑造“刘三姐”文化。“我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刘三姐’文化一定会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不断涌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国首座刘三姐主题博物馆创办者之一、“刘三姐”文化收藏与研究学者谢中国表示:“得知黄婉秋老师逝世的消息后,我的心情非常悲痛!黄婉秋的逝世,是‘刘三姐’文化传承与发展事业的巨大损失,希望黄老师在天外的歌圩继续以‘歌仙’的身份传歌。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用心用情用力继承黄婉秋老师遗志,传承好、发展好‘刘三姐’文化,特别是将通过‘刘三姐’主要传歌地、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等地构建‘刘三姐文化博物馆群’,在世界各地讲好源于广西的中国故事,使‘刘三姐’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来源:广西新闻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0771,广西门户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0771系信息发布平台,0771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